文学网 > 反派奸臣是我弟 > 第39章 第39 木牛流马

第39章 第39 木牛流马


未到宵禁之时,街上还有商贩,李四平在县城里随意走着。

    乍暖还寒,角落里缩着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,他身前看着捆柴,叫卖多时,也无人理会。

    李四平吩咐随从,“将那捆柴买下。”

    随从已见怪不怪,应了声是,便在老者的千恩万谢下,提着柴走过来。

    “大人仁善,这一路走来,救了不少百姓。”

    李四平不置可否,他这算是哪门子的救人,杯水车薪而已。朝堂上,官员拉帮结派,皇子内斗不休,竟要靠一个小儿想出来的玩闹之物去救灾。

    天越发的黑了。

    次日,他们一行人抵达竹田村,村口荒凉萧瑟,目光所及,见不到一个百姓。

    护卫加强了戒备,生怕出现什么差池。

    “大人,这村子不对劲。”

    李四平也提高了警惕。

    但是他们又往里走,田地里还有稀疏的庄稼,不像是无人居住的模样。

    不一会,远远见着一位老者,手里牵着孩童往这边走来。祖孙俩不知在谈论什么,脸上都带着笑。

    李四平将马车的帘子掀开,“老人家,这村子里的人呢?”

    他已做好了老人伤心痛哭的准备,谁料老人家的脸笑的都是褶子,“这村子里的大人都去上工了,小孩去学堂念书了。我早上起晚些,再不快些走,我这小孙子便要迟了。”

    李四平不知大人去哪里上工了,但是小孩都去学堂了,还是令他十分诧异,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,居然家家户户都供得起读书人。

    “供读书人不易,老人家想必十分辛苦。”

    老人见贵人主动与自己攀谈,也不急着这一会了,“秋云办了个学堂,不用交束侑。”

    “不用交束侑?”李四平吃惊道:“那可真是大善了。”

    老人点头,“秋云是我们村子的福星。”

    可惜李四平还要去传旨,不然定要见见郑秋云是什么样的人。

    “老人家,你可知道郑温平居于何处?”

    “温平啊,我当然知道,这学堂便是他姐姐办的。”

    李四平疑惑问出口,“你是说,郑温平的姐姐办了个学堂,村子里的小孩都能去上学?”

    老人不知道这个贵人怎么这副神情,但还是骄傲的说:“是啊,我们村子里的人大多也都在秋云的作坊里上工。”

    李四平又追问:“她的作坊能养活一个村子的人?”

    “温饱确实可以,这不还得攒钱交税吗,还不知道今年的人丁税要收多少。”

    李四平用余光看到他随从的表情,简直是目瞪口呆。他稍微收敛一下,若无其事地说道:“劳烦老人家带我去找郑温平。”

    老者坐在车上指路,他们还未走进作坊,便听到朗朗的读书声。李四平下了马车,护卫迅速列在两旁,作坊里的人急忙去寻郑秋云。

    在这个空隙中,李四平侧头,便能看到窗子里学子的模样。

    他们摇头晃脑,跟着先生习字,只有一个半大的少年,低头看自己的书,完全不关注先生讲了什么。

    随着他翻页,李四平认出了那是《三国志》。

    少年一边看,一边在旁边写写记记。李四平不禁敲门而入向郑温平讨要他的笔记。

    郑温平一愣,猜测这该是传旨的使者,几乎不做犹豫,就将自己的笔记给他看。

    “建兴九年,亮复出岐山,以木牛运,粮尽退军;十二年春,亮悉大众斜谷出,以流马运.”

      谢谢“书友160727101307307”投的推荐票~

        居然有潇湘票了,好开心啊~谢谢“书友18666878”投的潇湘票

        “建兴九年,亮复出岐山,以木牛运,粮尽退军;十二年春,亮悉大众斜谷出,以流马运.”

        ——晋.陈寿.《三国志.诸葛亮传》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50331.cc/chapter/78861547/55555517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50331.cc 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50331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