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网 > 大圹圩农场十二年 > 三十三,难忘童年的饥饿和无意中救人危难 (之二)

三十三,难忘童年的饥饿和无意中救人危难 (之二)


记得是一九六零年春,十二、三岁的我,和我八岁的弟弟,已经几天没吃东西,弟弟不时昏迷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饥饿难耐。弟弟因饥饿浑身浮肿,皮肤全部变成青紫色,我一筹莫展。

        母亲每天天不亮时,就被街道干部催逼着去五里墩挖新河,说是要响应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”的号召,做集体“义务工”。干部们管得很严格,谁都不能躲工。全城的市民都被强迫着去挖河,包括我母亲这样上年纪妇女,都必须去,谁不去都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每日披星戴月,天不亮出发,天黑方归。她到家累得倒床就睡,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兄弟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毕竟大点,乘母亲熟睡,小弟昏睡,月黑天高,悄然出城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来到郊区人民公社的玉米地,准备偷点玉米充饥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玉米地旁边,我意外碰见同街一个姓谭的资本家老头。他老人家不顾年老体弱,居然也冒险来偷人民公社的玉米!

        谭老头突然看见我,不由惊恐万状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则很羡慕他已经到手的一包玉米,根本没想过他在偷窃什么社会主义集体财产。我只酸酸地羡慕地问:“谭大爷,你这是在哪弄到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谭老头立刻就知道我的心思,马上慷慨分给我一小半。并说那地方不能再去了,民兵已经来查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分兵两路,互不干扰,各自回城。兵不血刃,我美滋滋而归。

        几个玉米棒,管不了两天。

        弟弟的病情越来越重,他嘴唇发紫,间隔神志不清,生命已经垂危。事实上他不是病,是没吃的、没营养造成的虚脱。当时,街坊邻居得这种“乌紫病”症状的人很多,死了许多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幸亏大姐及时回来,送来一点粮食和吃的东西,而弟弟尚能进食,他幼小的生命才得以延续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学校宣传少年英雄刘文学,对此,我只冷冷一笑。

        官方宣传说,刘文学一九四五年二月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,今属重庆市渠嘉乡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他从小受地主老财欺压,直到解放,他们全家才过上好生活。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十八日晚,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,发现地主王荣学偷摘集体的海椒,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。王荣学先是收买刘文学,但丝毫没有动摇刘文学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。后刘文学与坏人展开了搏斗,终因年幼力薄,被王荣学活活掐死。牺牲时,刘文学年仅十四岁。

        后凶手王荣学被判处死刑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几个辣椒,两条人命,值得么?

        当年的集体财产,天作弄人,如今又回归个人所有。但刘文学和王荣学这两个为了几个辣椒送命的人,他们的宝贵生命再也不能回归。

        如若刘文学地下有知,他是否会感到懊悔呢?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在幼小天真的心灵里,种植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政治学说,才是五十多年前这起血案的元凶。

        刘文学是被其蛊惑要举报,王荣学是被其恐惧要灭口。


  (https://www.50331.cc/chapter/94683896/49138814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50331.cc 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50331.cc